
按照人們的正常思維來說度數低的酒不容易喝醉,度數高的自然容易喝醉!但“紅酒不容易喝醉,卻后勁大”的說法廣為流傳,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
紅酒為什么不容易醉?
我們都知道,各種酒的主要活性成分是*。紅酒中的*濃度較低,通常在12度(*所占容積比為12%,也叫*度)。

喝同樣容量的紅酒,與度數更高的白酒相比,吸收的*較少,所能達到的血液*濃度(BAC)較低,自然不容易醉。同樣的道理,喝*度數更低的啤酒,相比于紅酒更不容易醉。
喝紅酒為什么“后勁大”?
我們先從不專業的方面來研究:葡萄酒屬于果酒,不像我們喝的啤酒和白酒是由谷物釀造而成的,喝葡萄酒剛開始喝果香味很濃,*感相對較少喝起來愉悅感會增強。
所以我們的感知器官對于“醉”沒有明確地做出指令,導致我們真的飲用了很多之后才傳輸給我們的大腦!往往喝葡萄酒感覺到暈了之前我們已經醉了!

另外,一般情況下如果多人一起喝酒比一個人喝酒更容易醉,如果是聚會、在酒吧,很快就喝不下去了,因為大家玩的嗨你一口我一口根本不知道到底喝了多少。
而一個人喝時,尤其是在比較安靜的情況下反而不容易醉(即使喝一定數量的酒)因為喝的慢,另外情緒保持平穩,*在體內有更長的時間揮發!
科學的解釋來了!
研究發現,*本身可以抑制胃排空速率,而與其他酒類相比,葡萄酒可以顯著抑制胃排空速率,也就是說,喝下去的葡萄酒可以更長時間停留在胃中,實現所謂“細水長流”。
在更長的時間內慢慢吸收進入血液,造成BCA水平較低,但在血液中維持時間更長久,因而會感覺到“后勁大”。

除此以外,葡萄酒后勁足的主要原因是紅酒中的葡萄糖成分,當儲存時間足夠長的時候,葡萄糖全部發酵成了*,所以這個時候的后勁就感覺很大。
而在水果中,葡萄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對較高,所以貯存一段時間就會發出酒味。后勁大的一般都是經過橡木桶長期儲存的紅酒,越是儲存時間長的紅酒,口感越柔和綿軟,但是在紅酒柔和的背后,其后勁就會越足。
所以喝葡萄酒時不要貪杯,要清楚自己的酒量,不要被葡萄酒的“果香”所欺騙,歸根結底它都是有*的,并不是飲料,況且喝酒在于品而不是飲,適量喝酒才是**的!